当前位置:首页 > 史海寻踪

《琅琊榜3》官宣!为什么说梅长苏与梁帝之间的争斗,从开始梁帝就注定失败

来源:占浒 作者: 发布日期:2021-11-10

2015年播出的《琅琊榜》堪称近几年最火的古装权谋剧,豆瓣评分高达9.4分,也远远超出了2017年《琅琊榜之风起长林》的8.5分。

虽然第二部比第一部口碑差一些,但是网友还是希望该剧能够出第三部,毕竟有着正午阳光的品质加持,就不会太差。随着《琅琊榜3》的官宣,网友的期待也有了回应。

《琅琊榜3》将在2024年上映,采用原班制作团队,它将会再次带领我们回到那个波谲云诡的庙堂之上,同时体验庙堂之下的家国英雄情怀。

作为古装权谋的巅峰之作,《琅琊榜》第一部质量明显要高于第二部,也值得我们反复回味,尤其是梅长苏与梁帝之间斗智斗勇的较量。

在很多人眼中,两人之间的较量从一开始就是不公平的,一个稳坐庙堂之上,九五之尊,权力之巅;另一个虽在江湖独霸一方,智商超群,但体弱多病。

两人之间犹如蚍蜉撼树,但最终却以梁帝失败告终,当我们回头去看,却很容易发现,其实从一开始占尽先机和优势的恰恰是梅长苏。

众所周知,梅长苏原名林殊,赤焰军少帅,自幼便和祁王交好,如果没有被诬陷谋逆之事,妥妥的是未来的护国柱石,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林殊的父亲,赤焰军主帅林燮,手中掌握着梁国最精锐的军队,镇守梁国最危险的边境线,朝堂上的实权派人物。

加上多次救梁帝于危难之中,扶持梁帝登基有功,可谓权势滔天。母亲晋阳长公主,是皇帝的亲妹妹。

姑姑林乐瑶,则是梁帝最受宠爱的妃子,生下了祁王。静妃同样出自林府,生下靖王景琰。从根本上来说,梁帝能够坐稳朝堂,顺利登基,几乎全靠林府支持,因此,林府也成为了梁国最大的实权派外戚势力。

除此之外,因为太皇太后赐婚,林殊还和云南穆王府的霓凰郡主订婚,一个是镇守南疆最强人物,一个未来将执掌梁国最强军队,双方结合即使皇帝恐怕也难以为敌。

林殊强大的家世背景,是他后期能够取胜的关键因素。虽然赤焰军和父亲因为谋逆被屠戮殆尽,但是曾经仰慕和跟随父亲的同僚仍在。

琅琊高手榜排名第二的蒙挚,出身于赤焰军,是掌管五万禁军的大统领,掌握着梁帝的身家性命。悬镜司里的夏冬,更是对赤焰军前锋大将聂锋念念不忘。

与之相对比的是,梁帝看似手中掌握着无上权力,实际上,几乎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心腹。

为什么要提两个林殊呢?一个林殊是曾经的赤焰军少帅,但已经在十二年前因为谋逆被杀,这个阶段的林殊,单纯可爱,丝毫意识不到功高震主的危险性,属于典型的武将思维。

这一点和其父亲林燮是相似的,事实上,这也正是梁帝相信他们会谋反最主要的原因。

第二个林殊,则是江左盟宗主梅长苏。此时的梅长苏,早已不是当年的林殊,深谙朝堂斗争的复杂性,从简单的沙场铁血,开始转向人性的阴暗斗争。

那么为什么梁帝愿意相信赤焰军造反呢?这一点我们从上面罗列的梅长苏的背景就可以看出来。在祁王辅政时期,朝廷六部全部在祁王的控制之下,梁帝就像个傀儡一样。

朝堂之外,则几乎以林燮马首是瞻,内外结合,形成了稳固的联盟。可以说,两人如果想取而代之,简直易如反掌.

当梁帝意识到这种危险的时候,已经没有能力缓慢削减,所以采用了谢玉和夏江的方式,趁赤焰军血战力竭之际,派大军除之。

吸取了赤焰军的教训,在林殊消失的十二年间,朝堂始终在梁帝的独立掌握之中,迷信权力制衡之术,促使官员钩心斗角,痴迷于朝堂斗争。

这种局面虽然可以使梁帝在朝堂始终立于不败之地,但也为林殊化身梅长苏,重返朝堂奠定了基础。毕竟为了个人利益而陷入朝堂斗争的官员,几乎没有干净的。

再次化身而来的林殊,虽然仍然坚守本心,但凭借十二年间的计划和积累的各种情报支持,对朝堂斗争已经可以做到远程遥控而立于不败之地。

梅长苏选择介入朝堂的时机是非常巧妙的。此时,赤焰军逆案已经结束了十二年,梁帝逐渐开始淡忘,对朝堂上人事变动的警惕心大大减弱,逐渐疏于朝堂政务。

另一方面,誉王和太子的斗争却逐渐白热化,对于梁帝来说,他乐于见到两人相互制衡,自己坐收渔翁之利。

对于梅长苏来说,一句“江左梅郎,得之可得而天下。”就可以让两人争得你死我活,恰恰说明两人对于自己的身份没有丝毫的怀疑,此时佯装被邀约入京是最恰当的,况且此时朝中已被世故官员占据,根本没人在乎一个梅长苏的来历。

对于梁帝来说,虽然吸取了赤焰军的教训,却从未从根本上改变朝堂的态势,这也为梅长苏操控朝堂留下了缝隙。

为什么这么说呢?在誉王和太子控制朝堂的这些年,虽然表面上看梁帝始终立于不败之地,但也存在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朝堂之上没有一个自己人。

太子和誉王两人对六部的掌控是一半对一半,就算损失了,梁帝也会同意他们举荐的人顶上,表面上看没什么问题,但是一旦有第三方介入,就会出现巨大的问题。

在梅长苏回京开始帮助靖王夺位过程中,就很好地利用了这一点。六部尚书各有各的问题,只需要一件事,就可以让他们下马,下马之后就要考虑新尚书的人选。

过去被誉王和太子控制的六部,因为新尚书的人选争得不可开交,此时一个看似中立人选的出现,自然会吸引梁帝的眼球,梅长苏也正是用此方法逐渐更换了六部尚书。

事实上,对于梅长苏来说,第一步的切入很重要,在《琅琊榜》中,庆国公案是最好的切入点,换句话说,如果没有庆国公案,梅长苏的第一步就很难走好。

为什么这么说呢?庆国公圈地案是梁帝亲自抓的,是他最关心的一件事,关系到国家改革,在这件事情上,他绝不允许太子和誉王插手。

所以,一个完全中立的人选是必要的,靖王此时出现,很好弥补了这个空缺。这个活虽然吃力不讨好,但是也给梁帝埋下了一颗靖王的种子,为更换六部,扶持靖王上位走好了第一步。

事实上,对于梅长苏来说,最不需要担心的就是朝堂之外的事,江湖上有江左盟,军事上有霓凰郡主和靖王,京城防卫有蒙挚,他所需要的只是除掉谢玉。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梅长苏精心谋划,笃定心志来到梁国都城时,已经做好了万全准备,他并非是一个人,背后有一张巨大的情报网,也有军方的强力支持。

对梁帝来说,表面上看威风凛凛,掌控着朝堂,事实上,这只是迷信权衡之术带来的虚假繁荣,自己手下一个能人都拿不出来,就连夏江、谢玉也是相互勾连,牵扯进党争之中。

两人比较之下,一介布衣的梅长苏相比于梁帝,占尽了先机和优势,两人之间的较量,从一开始就注定了结局。

13123456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