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入学年龄”有调整?教育部下发通知,家长听后喜忧参半
文/苗妈
学生年满3周岁,可以上幼儿园;年满6周岁,便能上小学。
九年义务教育实行多年,旨在提高国民素质并消除文盲。在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生不用花学费,也不用担心成绩不好被分流。
按时完成小学六年、初中三年的学习任务即可。小学是学生接受教育的起跑线,每个家长都想让自己的孩子成为领头羊。只要中高考制度依然在,唯分数论就会一直使用。
双减政策的出台,打乱了家长们的节奏。学科类补课都将被禁止,提高成绩只能靠学生自己努力。小学生尚不知学习的意义,只能在老师和家长的督促下完成功课。
补课这条路行不通,家长们又寻找其他的出路。学生上小学的年龄有统一要求,即便是同一年出生,也可能不在同一年上学。看似合理,却暗藏玄机。
6周岁入学存在诸多问题,引发争议
作为教育的第一站,小学入学年龄必定会有严格限制。国家规定,以9月1日开学日为分界线。年满6周岁、生日在8月31日及以前的学生,可以在当年入学。
9月1日之后出生的学生,上学时间要再晚一年。家长们不能理解这个区分标准,单纯以开学时间再来决定学生哪年上小学,未免欠妥当。
那些生日在9月和10月的学生,显得格外可怜。只因生日晚几天,就要被迫晚上学。一年的时间,可以让一名适龄儿童学到很多知识,掌握很多技能。
都说教育要趁早,不能输在起跑线。但那些生日不达不到要求的学生,连站上起跑线的资格都没有。这不符合教育公平公正的原则,家长们提出质疑。
教育部下发通知,小学“入学年龄”有调整
入学问题的争议声越来越大,教育部也在逐步了解家长的真实想法。他们尝试将9月1日这个时间节点改为12月31日。也就是说在同一年出生的学生,可以一起上小学。
不过这一提议并未得到全部家长的认可,一些家长依然反对。那些出生日期只差一两天的学生,还是不能如期上学。基于这种情况,教育部经过研究后下发通知。
不再明确规定小学生的入学年龄,6周岁作为参考,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5周岁的学生具备上小学的能力,家长可以和校方进行沟通,让其顺利入学。
如果家长认为学生成熟较晚,担心跟不上日常教学内容,也可以选择让学生晚一年入学。教育不单是学生的问题,教育部把选择权交还给家长,让家长自行决定。
家长左右为难,生怕影响学生未来
解除小学入学限制本是好事,家长们却再次陷入沉思。那些一开始就想让学生提前上学的家长,可谓是心愿达成。补课班凉了以后,只能让学生在年龄上占领先机。
早一年上学可以提前适应校园生活,提前接触学习内容,掌握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能早点参加中考、高考,比别人更早地接受高等教育。
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来考研考博,即便第一年失败也没关系,年轻就是资本。若是想直接进入职场,升职加薪的机会也会比别人更多,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有年龄的优势。
另外一些家长虽有想让学生早上学的心,考虑到其他因素后不敢轻易尝试。未满6周岁的学生,可能很难适应上课的节奏。学生不懂得与人沟通交流,会不会受欺负。
过早接触知识,会不会因此让学生失去对学习的兴趣。若真出现这种局面,必将对中高考造成影响。抢到了提前入学的机会,但未来失去的将会更多。
主动权在家长手中,是好事也不是好事。家长们的责任更大了,任何一个决定都可能改变学生的人生发展轨迹,不得不更加慎重。
没有适合上小学的年龄,只有适合的能力
几岁上小学这个问题,其实没有那么难。每个学生的成长环境和接受的家庭教育均不同,接受教育也不应设置统一入学门槛。
那些有较强自理能力、对于学习这件事比较感兴趣的学生,可以尽快接受教育。学习时间本就只有几年,早下手早有成就。
如果学生到了6周岁依然不太成熟,家长也不要执意让学生上小学。晚上一年也是有好处的,学习知识的速度更快,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更高些。
教育部门已开放小学入学年龄,家长也要尽快转换思想和教育观念。小学阶段很重要,一定要根据学生能力来做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