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招聘“新规定”:打破唯名校论,职校毕业也有机会上岸
现在的学历贬值越来越严重,很多学生十年寒窗好不容易考上大学,辛辛苦苦读了四年大学毕业后却发现,大学学历已经不足以找一份满意的工作。
用人单位也逐渐提高了招聘要求,除了学历高低,还对本科学校等方面做出了具体要求,让很多人从根本上就失去了应聘机会,这样的情况现在终于有了改变。
打破唯名校论,职校毕业也有机会上岸
大家都想获得一份体制内的工作,有一个正式编制,不担心企业倒闭或者经济变动而造成失去工作的情况,不过这样的工作一般都需要参加考试,而考试中也有学历和学校的要求。
现在有关部门发布了具体的通知,明确规定事业单位在以后的招聘考试中不能对考生的毕业学校做出限制,非名校生和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应该被一视同仁对待。
大家都知道事业单位考试发布公告时会有一个职位表,这个职位表会对学校、专业、毕业时间、技能证书做出具体的要求,如果达不到就连考试的机会都没有。
参加事业编考试的人本来是站在同一个起点上的,就是通过同一套题来检验考生的相关能力是否达标,对学校做要求的确是有失公平的。
这个通知还指出,在以后的事业单位用人要重视道德与能力的实际作用,破除唯学历论和唯名校论。
其实学历只能说明一个阶段的学习能力,不能完全决定能不能胜任一份工作,普通高校的毕业生应该拥有更多机会。
事业单位招聘“新政策”:非全日制学历考生的机会来了
以前事业单位的招聘也会对考生的获得学历的学习方式做出要求,学习方式也就是一直待在学习完整经历学习而获得学历的“全日制”,和直接通过学历考试获得的“非全日制”。
直接考入本科院校的大学生,就是全日制学习方式,而专升本的本科学历则属于非全日制,一般事业编考试都是要求全日制,直接淘汰了非全日制。
其实按照国家规定,不论是本科生还是研究生,只要过毕业考试获得了国家教育部门颁发的证书,就被赋予了等同的资质,具有同等学力。
所以对非全日制的淘汰其实是不合理的,以后非全日制考生或许能获得同样的竞争机会。
事业编制跟公务员的区别,可以从事业编过渡
很多考生都不知道事业编考试跟公务员有什么区别,笼统地认识为都是带编制的工作。
公务员都属于政府工作人员,工资来自于财政直接拨款,而事业单位的拨款方式是多样的。
一般公务员的保险和公积金缴纳力度会更大,补贴也会比事业单位更多,所以很多人都倾向于考公务员。
公务员每年只有确定的两次招考,也就是冬季统一举行的国考,和各地春季或冬季各自举行的省考。
而事业单位的招考机会是更多的,很多单位一旦有了用人需要,通过审批后就会举办考试,次数更多。
其实事业单位可以当做是考公务员过渡,有时候公务员考试会专门给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一些岗位,其他考生都不能考,以增加事业单位的人员的成功率。
大学生想备考事业编,应该提前做准备
因为也是带编制的工作,稳定性很高,所以竞争也比较激烈,大学生如果想要参加事业单位考试应该提前做准备。
了解事业单位类型:事业单位包括教育岗、医疗岗进和综合岗等不同类型,幼儿园和中小学老师、医生、公立场馆和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都属于事业编制。
不同类型的岗位专业要求也是不一样的,想考事业编的同学要熟悉自己所考岗位的招考时间和考试题目种类,随时关注公告的发布,及时报名。
充分准备考试:一些事业单位考试会考职业能力测试,而教师岗则会考教育教学相关的内容,医生护士岗则会对医学专业知识进行考核。
这些事业单位考试既然相同也有差别,有的同学可能有机会参加好几种,那么学习量也会增加很多,一定要提前做准备,多做一些历年的真题,掌握考试技巧。
还有的事业单位正式员工满编的情况下,会招一些合同工,一般也会提供基本工资和五险一金,同学们也可以先考入这样的岗位就业,同时了解正式招考信息再进行报考。
总结:当学历和学校不再被作为事业编考试的限制条件,普通学校的毕业生和职业院校毕业生有了更多机会,事业编工作比一般企业工作的保障强的多,不过考试也有一定的难度,想考事业编的同学需要提前对考试内容有所了解,及时准备,这样才能增加考上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