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今日南粤

广东技工院校146所 建成全国规模最大技工教育体系

来源:信息时报 作者: 发布日期:2021-09-15

广东技工院校146所,建成全国规模最大技工教育体系

9月13日,全省“广东技工”工程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在汕头召开,总结“广东技工”工程工作成效,部署高质量发展工作任务。会议指出,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探索,各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全省技能人才1350万人

“广东技工”工程工作成效有五个方面。一是推动“广东技工”与广东制造共同成长,面向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建设183个省级重点专业和40个特色专业,目前全省技能人才1350万人,高技能人才452万人。在去年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中,全省16.4万名技工院校学生参加顶岗实习,有力地支持企业复工复产。

二是推动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开展厅属技工院校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试点,推动首批3所技师学院纳入高等学校序列,全省技工院校146所,在校生60.87万人,占全国1/6,建成全国规模最大技工教育体系。

三是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十大重点培训工程,开展适岗培训、以工代训,累计培训600.8万人次,广大劳动者技能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

四是健全以世赛为龙头、国赛为主体、省赛为基础的职业技能竞赛体系,成功承办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金牌数、奖牌数和团体总分均居全国第一,“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

五是深入推进技能就业、技能扶贫,对口帮扶新疆喀什技校、西藏林芝市技工学校,近两年支持3万名有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免费入读技校;技工院校学生80%左右来自农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8%。

加快实现技师学院在21个地市全覆盖

会议强调,要以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促进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为导向,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加快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一要加大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省委、省政府大力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打造10个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1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高技能人才是重要支撑,要对接产业需求优化专业设置,打造一批省级重点专业和特色专业。要对接产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推动建立高技能人才培养联盟、职业教育集团、技工教育联盟。要对接产业转型升级培育高端人才,重点培育一批技能大师、技术能手。

二要推动技工教育与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要统筹规划“十四五”时期职业技工教育发展,实现职业教育和技工教育办学规模、办学质量、办学投入、教师水平、实训能力“五提升”。要加快推动政策互通,打通职业院校和技工院校政策互通互认通道。实施技工院校强基培优计划,扶持建设20所高水平技师学院和30所示范性技工学校。加快补齐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技工教育发展短板,汕尾、潮州、揭阳各建成至少1所技师学院,实现技师学院在21个地市全覆盖。

三要实施百万产业工人与百万职业农民培训计划。服务制造强省建设,开展百万产业工人技能提升培训;服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开展百万职业农民技能提升培训。

四要大力培育“文化技工”。要梳理培养项目,系统规划、精心打造广府、客家、潮汕三大民系和少数民族非遗领域“文化技工”培养品牌项目,培养一批传统文化技能大师。要夯实培养平台,建设非遗传承人群的高技能培训基地、非遗创意产品研发打样基地、非遗传习技艺手工体验基地、非遗职教联盟集约化办学平台等,打造“文化技工”培养培训品牌。要创新培养模式,优化技工院校和职业院校专业设置,实施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推进各类非遗领域“文化技工”脱颖而出。

五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要健全技能竞赛体系,健全以世赛为龙头、国赛为主体、省赛为基础的职业技能竞赛体系,办好第二届全省职业技能大赛,加快推进世赛中国(广州)研究中心建设,全力备战第46届世赛,通过竞赛让更多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要健全技能人才评价机制,完善以职业资格评价、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和专项职业能力考核为主体的多元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推进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提质扩面。要完善技能人才激励制度,提高技能人才在“五一劳动奖章”“三八红旗手”等评选获奖中的比例,组织开展“南粤工匠”和“南粤技术能手”评选,不断激发技能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13123456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