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之窗

长沙一小学让家长体验当老师,设身处地、感同身受,方知教师苦

来源:教育思享 作者: 发布日期:2021-09-13

长沙一小学让家长体验当老师,设身处地、感同身受,方知教师苦。

近些年,中小学教师总是站在社会舆论的风口浪尖上,被广大家长和网友肆意指责。从教育减负到双减政策,似乎教育改革中的每一项举措,都是在给一线教师们“念紧箍咒”。

只是简简单单地讲课,为何如此心累?

在教师节当天,长沙某小学的16个教学班,每个班级邀请2位家长走进课堂“过把教师瘾”。没想到,有位家长“只上了40分钟,嗓子已经开始冒烟了。”对此,我想很多教师都会在心里念叨一句:

老师的辛苦,你们才知道啊!

01 老师也是普通人。

其实在中小学阶段,许多家长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遇到教育难题和麻烦,想的不是如何反省和补救,而是先“甩锅”给老师和学校:

孩子作业写不完,是因为老师布置的作业多;

孩子不喜欢学习,是因为老师的教学水平有限,工作态度欠佳;

孩子身体弱、视力差,是因为老师在课间不让孩子到处乱跑。

可想而知,如果每个家长都是抱着这样的心态和学校老师打交道,无时无刻都充满着抱怨和质疑,老师的心里会是什么样的感受呢?

其实老师也是普通人,除了担任老师的教学职责,在家庭中也要为人父母。

在平时调节、督促和管理好班级里学生的学习状态,回到家里还要面对和解决孩子班上的老师布置下来的各种学习任务。每天都要在老师和家长之间进行身份互换,既能体验到一线教师的忙碌和辛苦,又能感受到学生家长的无奈和辛酸。

可以说家长的痛苦,老师都心知肚明,但老师的艰难,家长们却往往视而不见。

02 最好的教育是家校配合。

有一位从小就想当老师的学生家长张莎莎,这次总算梦想成真了。

可是她从没想到,原来当老师是一件如此“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为了上好这一节手工创意课,张莎莎足足准备了三天,收集了许多关于鲜花、童年和快乐的手工作品和制作方法,在公开课的前一天,更是从早上8点到晚上12点呕心沥血地备课。

然而到了正式上课的时候,张莎莎还是感到“并不轻松”,“嗓子都冒烟了”。

由此可见,一线教师从备课、磨课到讲课,绝不是一个轻松随意的过程。

作为家长不能看到中小学老师每年有寒暑两个假期,貌似工作轻松、待遇稳定,就觉得教师这个群体不应该有任何抱怨情绪,显然是不对的。

实际上,教师作为脑力工作者,每天陪伴和管教着数十名学生,就算是什么也不做,对身心和情绪都是极大的损耗和挑战,更何况还要按照教学大纲和教育改革的要求,按部就班地给孩子们讲授知识技能呢?

所以在教育孩子面前,家长和老师,没有一个人是轻松和无关的。最好的教育是家校配合,是家长和老师能够相互理解,对孩子多一点关爱和宽容,而不是你抱怨我、我责怪你,这样于人于己都没有任何好处。

03 教师的难处,谁能理解?

家校合作,不是把教育孩子的任务全都推脱给家长,也不是把培养孩子的过程全都托付给老师。

归根到底,老师就算是再有本事,甚至变成“超人”,也只能承担自己职责和能力范围内的教学任务,不管家长和社会对于教师行业有着怎样的殷切期待和不切实际的幻想,教育孩子读书学习的过程,都是一种痛苦、漫长而艰辛的体验。

换句话说,一线教师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有必要依据科学理论和以往经验,在不违法违规的前提下,决定是否对班上学生进行管教、责骂和惩戒。

如果老师稍加责怪,家长就气愤填膺地跳起来,非要讨个说法;

如果孩子成绩稍有退步,家长就怒不可歇地要求问老师、换老师。

那么如此父母的孩子,还有老师敢教吗?

所以,长沙这所小学让部分家长参与教师日常授课的体验,实在是利大于弊。如今在社会舆论中,但凡出现什么教育问题,总有人带着节奏铺天盖地地责问和诘难教师群体,好像老师们拿着一份微薄的工资,拥有寒暑两个假期,就理所应当地要把青春和一生,鞠躬尽瘁地奉献给各位学生、家长和社会。

然而,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大多数老师都是普通人,想的只能是“拿多少钱、干多少事”,在“教师待遇提升难,教师职称评选难”的境况下,盲目要求教师群体去无私奉献和倾尽心力,却很少去发自内心地尊重和理解老师,设身处地帮老师去解决家庭和生活中的切实困难,必然会导致近些年来在职教师到校外违规补课,教育机构高薪挖抢在职教师的“盛况”。

13123456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