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名家佳作

张兰‖因材施教新理念 德高望重老寿星——读《红楼梦》学教育方法

来源:半耳俗尘 作者: 发布日期:2021-08-25

因材施教新理念 德高望重老寿星

——读《红楼梦》学教育方法

在封建社会,“无才便是德”的言论桎梏了女子好几千年,那些深居闺房的女子,曾独守着多少寂寞无聊的岁月。然而有一个大家族,那里的女子大多都是诗词歌赋样样精通,才华横溢,整个府内充满书香气。诗社里喝酒行令,赏雪连句,诗意盎然,这里的女人有着独立的灵魂和诗意的生活,这就是《红楼梦》中的贾府。

“诗和远方”是多少有志青年的梦想,可在古代,这只是男子独有的豪情,贾府之所以有这样的诗意生活,完全是因为有贾母这样一个家庭教育家。

贾母是贾府鼎盛时期世家风貌的典型代表,她既器宇不凡,又雍容华贵,她乐观豁达、聪明睿智,她不拘泥于古代“八股文”式的教育内容,也不拘泥于“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德育模式。她用超前的教育理念、开明的教育方式,教育着自己的子女孙儿们,整个一个大家族的人都在学习,都在进步。

贾母在教育上的第一个突破是:在信奉“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古代,认为女子读书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不能只局限于男子,女子也要广泛读书。在她的教育下,女儿贾敏诗书礼仪都非同凡响,这从黛玉的老师贾雨村的猜想中就可以知道。孙女元春也是自小在贾母身边读书,贾母亲自教授她学识,德才兼备的元春进宫后,便由女史一步步晋升为贵妃。元春为妃后不忘读书带给她的机遇,她每次给贾府女子赏赐时,必需要赏“新书一部,宝砚一方”,让祖母的教育理念和读书精神一代代传递下去。

贾母在教育上的第二个突破是:不分尊卑、面向全体、因材施教、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在她的教育下,迎春爱棋,惜春擅画,探春精通书法。

贾母不仅对自己的儿孙进行教育,她对下人也是勤于教育的,她在提高贾府的整体素质。首先她针对丫鬟的不同秉性和特长爱好进行了不同的教育:袭人虽然少些灵气,但对主子忠心耿耿,可堪大用;晴雯气性大,贾母就教她刺绣的本领,来磨磨她的性;鸳鸯文采不凡,贾母就调教她给大家做行酒令的令主。贾母了解每一个人的个性特点,懂得让她们扬长避短,给足了她们自信、存在感和安全感,让她们各有一技之长,把合适的人安排到合适的位置上。

贾母在教育上的第三个突破是:不强迫、不打压,要因材施教,要给孩子愉悦的学习心理、宽松的学习环境,通过情感教育达到教育的目的。宝玉性格顽劣,不爱读书、学习,一直都是贾政和王夫人的心病。但在贾母那里,她并不这样认为,她知道教育孩子不能只靠一味地打压,要相当包容,因材施教。贾母对宝玉的好近乎溺爱,其实那是在保护他的天性。后来宝玉中举,也说明了贾母精准的眼光。

好的教育不仅是正面引导和传授,还要对做错事的人进行严厉的批评,毫不姑息。

贾母虽然开朗,但是他绝不容忍破坏风俗的事在贾府发生,该立规矩的时候就立规矩,对于做有损贾府形象的人绝不姑息。当她知道贾府有一些下人在聚众赌博,她对这些人进行了严厉的惩罚,她是不会纵容这样的事的。果然,在她的管教下,贾府再也没有发生聚众赌博的事。看似这是在惩治下人,其实这也是从侧面教育自己的儿孙,千万不能让坏风气在贾府产生,并恣意蔓延。

贾母不仅教育儿孙多学知识,而且还身传力教,让他们懂得尊老爱幼、宽容怜悯。在《红楼梦》中,作者总是一对对的塑造人物形象的,贾母和刘姥姥是一对儿,一个在豪门,一个在农村,生活环境不同,可她们都有智慧,都很睿智,都很善良,是古代中国优良妇女的典范。在对待刘姥姥上,贾母给儿孙们上了美美的一课,她不但不嫌弃刘姥姥,反而还牵着她的手同游大观园,留她住宿一夜。也正是刘姥姥的智慧和善良给贾府的孩子们上了别开生面的一课:身份底下的人并不都是粗俗之人,他们也有高贵的灵魂,也有不凡的智慧。

贾母对小厮和一些别人家的小孩也很关爱,这都体现了她的宽厚仁慈:她对刘姥姥的孙子板儿很好,不但给他吃的、玩的,还让府里的孩子们不要小瞧他,要和他玩;在荣国府的元宵家宴上,她让把戏停一会,吩咐把果子、元宵等东西给那些小戏子吃,因为他们都又饿又累,“可怜见的”;在清虚观,有一个小道士由于剪烛花,躲避不及,撞在了凤姐怀里,凤姐抬手就给他一巴掌,大家也嚷着要好好收拾他,可贾母阻止了,还让贾珍给了他一些卖果子的钱。从这些小小事情上,既体现了贾母的宽厚仁慈,又体现了他给子孙们的德育。她的教育无处不在,就像沥沥春雨,润物无声。在家母的言传身教下,宝玉、黛玉、宝钗等人对下人的态度都很好,贾府上下恭俭,一派祥和。

在贾母不违反原则的包容下,她的晚辈个个冰雪聪明,个性突出。她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不受时代的阻隔,和现代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相吻合,依然撒发着光芒,值得后人借鉴。

好的教育就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的“三维教育”,一个教育理念先进的家长,他一定会给孩子好的教育,他会塑造出孩子不一样的灵魂。

END

作者简介

张兰,七零后,小学教师,文学爱好者。

13123456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