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套书已出版20年,向全球输出版权几十种
北京大学出版社“名家通识讲座书系”始于2001年,已出版60种!
其中有19种书累计向全球输出版权53种
▼▼
极少部分外版书合影
1.张信刚《丝路文明十五讲》
韩语、俄语、德语、意大利语、泰语、白俄罗斯语、哈萨克语、吉尔吉斯语、越南语、繁体中文
本书以作者在上海交通大学讲授的通识课程为基础,以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为主线,全面梳理了自史前至1500年间欧亚大陆上人类文明的政治、经济、文化交往。作者首先总述了文明的起源和特质,其后则以亚历山大东征与张骞凿空、鸠摩罗什译经与法显求法、中西交往中的粟特人、纸张西传与字母东来、伊斯兰教的创立与传播、突厥西迁与蒙古征服对欧亚文明的影响等为论题,对丝路文明的历史做出了生动活泼、具体而微的介绍,尤其强调交流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重大意义。全书提纲挈领,以丝绸之路总摄欧亚大陆文明的历史,使纷繁复杂、波澜壮阔的人类文明史变得明晰而浅近。
2.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俄语、韩语、哈萨克语、阿拉伯语、吉尔吉斯语、白俄罗斯语、乌克兰语、越南语
本书用平易的语言讲述了从盘古开天地至今中国历史发展的曲折历程,重点是古代史。十五讲内容包括:文明的起源、朝代更替、汉唐清盛世的透视、古代交通、外来文明、民族关系、古代的政治法律选官制度、农业手工业工商业、军事思想与制度、社会生活、思想演变、文学艺术史学、科学技术等。自2003年出版以来,受到广泛好评和欢迎,不断重印。
3.杨立华《中国哲学十五讲》
英语、俄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越南语、繁体中文
本书选择中国古代十五位有代表性的哲学家,对他们的哲学体系做了整体性的阐发和揭示。作者从每一位哲学家的根本问题出发,明确其概念内涵及问题的具体指涉,呈现出其思想展开的固有脉络和结构。作者对中国古代哲学问题、哲学家的思想路径的深入挖掘,以及对隐藏在基本哲学洞见背后的思考和论证过程的强调,对于我们今天理解中国古代哲学是极具启发的。
4.林梅村《丝绸之路考古十五讲》
英语、俄语、哈萨克语、阿拉伯语、吉尔吉斯语
本书以中外史料和考古发现为依据,分阶段讲授自青铜时代至郑和下西洋时代丝绸之路上的重大考古发现以及海内外的研究成果。图文并茂,生动易读。作者为丝绸之路作出了全新的定义:古代和中世纪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经印度、中亚、西亚连接北非和欧洲,以丝绸贸易为主要媒介的文化交流之路。
5.陆俭明、沈阳《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
英语、俄语、日语、韩语
本书系统地讨论了语法研究和语言应用中的重要理论和方法,几乎涉及所有前沿的研究方向和热点的研究课题。两位作者都是多年从事汉语研究的一流学者,其论述高层建瓴,深入浅出,既照顾到通识课教材的通俗性,又具有学术著作的深度和严谨。
6.龚鹏程《中国传统文化十五讲》
英语、韩语、阿拉伯语、泰语
文化是现代人使用频率较高的词汇之一。文化存在、作用于当下,却渊源于古代、历史。本书从文化史学的视角和高度,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形式与意义、历史分期,并抽象出诸多理论范畴,系统地探讨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礼制、伦理、家邦、用思、天人关系等问题,提纲挈领又深入浅出,兼及述史与论辩,兼顾理论抽象与现实关注。书稿质量较高,逻辑清晰严密,论述流畅简明,于相关问题多有创见。
7.方拥《中国传统建筑十五讲》
韩语、越南语
本书与通常讲述中国传统建筑的著作相比,突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人文特质,尤其注重思考在当下西方建筑观念和建筑设计占据强势的情况下,如何挖掘和发展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精华。与此同时,作者也全面地介绍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各种类型,宫殿、园林、佛塔、桥梁等,并配有大量插图,与精湛的文字相得益彰。
8.杨立华《宋明理学十五讲》
韩语、繁体中文
本书是作者所开公选课的讲义,全书从韩愈与唐宋儒学复兴运动开始讲起,系统地介绍了宋明儒学兴起的社会文化背景、重点主题、重要的理学家(如宋初三先生、周敦颐、邵雍、程颢、张载、程颐、朱子、陆九渊、王阳明等)及重要的文化事件(如鹅湖之辩等),展现出这一时期儒学思想的蓬勃景象和精神气质。
9.詹石窗《道教文化十五讲》
日语、韩语
本书对道教的产生和历史流变,道教林林总总的派别,道教的经典文献,道教哲学,道教里的医学、养生学、科技,道教的修炼方法、道教的科仪、道教文学艺术、道教的洞天胜地等都有介绍,是一本在文化的广度和深度上都有推进的上佳著作和教材。
10.韩茂莉《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
韩语
大地是人类生存的根基,也是人类活动的舞台,人类依托大地、利用大地、改造大地的行为,成为地理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历史地理是研究往昔的地理,本书涉及历史地理研究的主要领域——疆域、环境、政区、农业、交通、军事、城市等,对这些领域的基本问题及其历史发展进行了梳理和介绍。
11.朱良志《中国美学十五讲》
韩语
本书是作者在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美学课的讲稿。他尝试通过中国美学发展自身的逻辑,去接触其核心问题,理出一个初步线索,着重敷陈中国美学的"生命超越"特性。论述中既注重整体观的概括,又拈出若干范畴,高屋建瓴且探幽烛微,语言畅达优美,颇富情致和文采。
12.张志伟《西方哲学十五讲》
繁体中文
本书从古希腊哲学讲到黑格尔,囊括了目前经典西方哲学的主要阶段。作者功力深厚,立意在于对非专业学生进行哲学史的导引和普及,语言浅易,叙述生动,在通俗、流畅中又富于思辨,显示出哲学史本身的特点,即对智慧的热爱和追求。在结构安排上是学派与大师相结合,在每个阶段重点介绍核心学派,同时为划时代的大师如柏拉图、康德、黑格尔设专章。
13.凌继尧等《艺术设计十五讲》
繁体中文
本书在叙述历史时着眼于历史过程所积淀的理论形态,围绕两条线索展开:一是按照艺术设计的历史流变考察其理论形态,在厘清概念的基础上,分述早期工业时期的艺术设计、现代派艺术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影响、对艺术设计特别是艺术设计教育起到重要作用的包豪斯学校、功能主义和式样主义、后现代艺术设计、波普设计和意大利的孟菲斯组织、非物质社会的设计;一是根据"创作--作品--欣赏"的系统阐述艺术设计按其自身逻辑发展的理论,包括绿色设计和人性化设计、艺术设计的思维与方法、艺术设计的心理学、艺术设计管理、艺术设计的欣赏与批评等,这些理论对于任何时代的艺术设计都是适用的,尤其对现时的艺术设计界有启示和借鉴意义。
14.肖复兴《音乐欣赏十五讲》
繁体中文
本书以音乐家串联起音乐史,从西方四五百年的古典音乐史长河中,选取30位代表性音乐家,讲述其生平故事,赏析其优秀作品,让人物在史的背景中有了立体感而显影凸立,让史在人物的衬托下有了生动的细节与血脉的流淌。书中讲了那么多音乐,从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时期、浪漫主义时期……一直到现代音乐的诞生,从巴赫、亨德尔、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李斯特、肖邦、舒曼、勃拉姆斯、比才、瓦格纳、威尔第、马勒、德彪西、柴可夫斯基……一直到理查·斯特劳斯和勋伯格。可以说,阅读是在欣赏中完成的:打开书的时候,就如同音乐会开始了,风来雨从,气象万千;合上书的时候,音乐会结束了,月光如水,晚风吹拂着,音乐还荡漾在心旷神怡的感觉中。
15.廖名春《经传十五讲》
繁体中文
《周易》为中国文化经典之基本,历来认为难读,而本书能深入浅出,引领初学者入门,并介绍了近年《周易》研究的新成果。全书分八卦、六十四卦卦画、卦爻辞、义例、成书、概论、《彖传》、大小《象传》和《文言传》、《系辞传》、《说卦传》、《序卦传》和《杂卦传》等部分。
16.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
繁体中文
本书系作者在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授课的讲义。作者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述了欧洲文明发展的历史,并着重讨论了欧洲文明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关键时段,如欧洲文明的起源、中世纪时期、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
17.董豫赣《现当代建筑十五讲》
繁体中文
本书将重点集中在梳理西方现代建筑的发生、发展的脉络上,结合同时期西方其他艺术的发展线索,对一代四位主要现代大师的建筑思想进行分别探讨,并考察他们的思想在西方当代建筑的主要影响与不同表现,最终落实到对中国现当代建筑的现状与西方同时期建筑的差距与差异的反思,从而提出中国当代建筑的地域性问题与国际化问题。
18.徐葆耕《西方文学十五讲》
繁体中文
本书内容纵横上下三千年,横跨欧美两大洲,涵盖了从古希腊至今西方文学发展的主要思潮及各个时期最具经典性的作家和作品,从心灵深层揭示了西方文学生生不息的运动历程。行文生动活泼,富于哲理,读者能从愉快的阅读中获得意想不到的启发和对于当代人生存环境和意义的思考。内容设计充分照顾到社会上一般青年读者的阅读选择,适合自学;同时又能满足大学通识课教学的需要。
19.董健、马俊山《戏剧艺术十五讲》
繁体中文
本书是在大学戏剧课程讲义基础上整理而成的,从理论、历史、实践三个“维度”上讲授戏剧艺术的基本理论与相关知识。既注重知识性、趣味性、普及性,又不忽视学科前沿的重要问题;既追求尽可能通俗化的表达方式,又保持着学术性、系统性的特征和语言风格。同时,作者尽力将古今中外戏剧艺术融为一体进行开放性、多元化的阐述,并将最新研究成果“糅”进质朴的叙述之中,以帮助读者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提高戏剧审美以至戏剧创作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