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刚可真不把观众当外人,娱乐圈这点潜规则全被他抖搂出来了
冯小刚一出手,可真是不把观众当外人,一言不合就把娱乐圈那点潜规则搬到台面上讲。
在《北辙南辕》中,导演冯小刚以五位女主的视角,讲述了职场、商场、家庭的不同故事。在通过戴小雨、鲍雪、尤珊珊的视角去讲述关于娱乐圈那些事时,冯大导演的大胆让人不禁竖大拇指。
也就他,敢这么拍了!
一如往日,“讽刺”是冯小刚作品的不变风格,“抨击”是一贯的作风。
都知道,在职场中漂亮就是最大的优势,可是没想到在娱乐圈,漂亮的优势这么大。
高学历、高颜值的海归大美女戴小雨,在妹妹的带领下参加一场关于制片人谈合作的酒局。虽是新人,还是不知名小演员鲍雪的姐姐,本该是被大家冷落的对象,也不会引起别人的注意,但就是因为漂亮,被各大老总争相敬酒搭讪加好友。
这,就是漂亮的优势。
本是因为情感不顺回国疗伤,没有正经工作,没有收入与地方住,但就是因为这场酒局,戴小雨不费吹灰之力,成功被公关公司的老总看中,并成为这位老总的员工。
为什么?因为漂亮。
漂亮的戴小雨,跟老总外出谈生意更能促进生意的成功,更能讨甲方欢心。
其次,就是能喝酒。
祖传的千杯不醉,让戴小雨又有了一个过人的优势。
为什么?因为生意都是在饭桌上谈成的。
饭桌上的觥筹交错,言语中的分寸把握,一来二去让对方喝开心了,生意就来了。恰巧,戴小雨又漂亮又能喝,即便是“拎壶冲”也毫无醉意。
公关公司的柴总能看中她,就是因为太清楚娱乐圈谈生意需要什么样的人,谈生意的人都是什么爱好与习惯。
柴总的直言不讳,也揭开了娱乐圈的潜在规则。漂亮就是优势,漂亮就是资本。
正如杜华在采访中说的那样:“长得好看挺重要的。”
所以,一个刚从国外回来,对国内行情并无研究,对酒桌文化也并不了解的海归戴小雨,就能迅速成为柴总青睐的对象,更成为他得力的助手。
在与行业著名经纪人花姐谈合作时,柴总带着戴小雨去了酒局,由于前期观点出现分歧,导致最后生意没有谈成。但就在柴总无计可施,在花姐死守严防时,戴小雨站了起来。
走到花姐面前,又是“拎壶冲”,又是一顿观点输出。让久经商场的花姐都刮目相看,长得好看又不矫情,主要是还能喝酒,一番话让花姐听进去了。
本该黄了的生意,在戴小雨的拯救下,又成功了。
当天晚上,她就收到单笔两万的奖励金。
在这“颜值即正义”的时代,戴小雨的漂亮成为最大优势,由此也从点到面感受出娱乐圈对颜值的高要求高标准,以及对高颜值美女的宽容与包容。
没人明文规定漂亮就有优势,但这就是不成为的规定,也就是所谓的潜规则。
冯小刚用戴小雨的视角,去揭开娱乐圈酒桌“文化”,多次强调“漂亮”,也意有所指。
漂亮就如同入场券,有了这张入场券后,就来到了一个更为激烈的竞争环境——番位之争。
追星的观众一定不陌生“番位”一词,是一番还是二番,顾名思义,是男(女)一号,还是男(女)二号。
明星们会为了番位进行激烈的争夺,粉丝们也会为偶像的番位而发声,这些在演艺圈并不罕见,但是将这件事情拿上台面上讨论,也就冯小刚了。
经纪人花姐与柴总谈项目,其内容是原定好一山来演男一号,春雷演男二号,但是当所有条件都答应好了后,男一号换成了小彭。这个决定,让春雷的经纪人花姐感到愤怒,并坚决不答应这个项目。
因为,一山是不错的演员,有实力的春雷愿意给他做配角。但是小彭是新人而且是没有作品仅仅靠着综艺《披荆斩棘的弟弟》而走红的小年轻,春雷不愿给他“抬轿”,有辱名声与形象,往后不好在演艺圈混下去。
若一定要合作,就必须将春雷的名字写在小彭的名字前面,否则就甭合作。
此外,花姐也表示,若小彭换成千玺、昊然、黄轩,这些有作品有实力的年轻演员就可以合作,毕竟能得到观众与市场的认可。
从这场戏也能看出,导演冯小刚想要表达的意思。借着花姐的口,他讽刺了两种现象。
第一种,演员已失去初心。
有了名利后,演员们早已忘记当初为什么拍戏,拍戏的意义是什么?为了番位争得面红耳赤,完全失去了对艺术的尊重。
都说角色无大小,可偏偏有些演员就是在乎这些番位。
曾闹得比较厉害的就属彭昱畅与王大陆的争番事件,两位当事人都下场维护自己的利益。
作为电影《小小的愿望》的主演,彭昱畅与甲方签署的合同中明确表示是一番,但是在电影播出后,他的名字却放在了王大陆名字的后面。因此,引彭昱畅方不满,并立刻停止与片方合作。
在王大陆因“抢番”被骂得狗血淋头时,观众才知道,王大陆与甲方也是签的一番。也就是说,片方两头骗。
从这件事情也能看出,演员有多么看重番位,甲方为了利益有多么丧心病狂。这是一个病态的发展趋势,也是冯小刚抨击的原因。
第二种,流量为主,实力为辅。
通过选秀节目而走红的小彭,没有代表作,没有实力,却能演一番,其余有实力的老演员为他做配。这着实反映了娱乐圈对流量的看重,对实力的无视。
如今,综艺已成为主要娱乐节目,谁人都能上,谁人都能红,结果就是这些无论是靠炒cp制造话题而走红,还是因为性格魅力而走红的艺人,都会涌入影视剧市场,仿佛演戏就是他们的“尽头”。
而背后的资本们,恰恰就看重这流量,只要有流量就有市场,有市场就有钱。
所以,这也就造成演艺圈的烂剧越来越多,没有实力仅靠综艺起来的艺人越来越多。作为行业前辈,冯小刚借着花姐的口,对这一现象加以讽刺。
不光冯小刚对这一现象加以抨击,娱乐圈太多前辈也不满这一现状。只是,冯小刚把想说的话通过作品表现出来而已。
除了受欢迎的高颜值美女,争夺番位的激烈外,娱乐圈还存在着令人作呕与颠覆三观的奉承话。
剧中,黄渤客串一场戏,扮演一位有名气,爱耍大牌不记台词,拍戏现场必须有人给他提示的“数字先生”。这一角色虽然离谱,但在娱乐圈确有此人。
曾金星与多位艺人都对“数字小姐”加以抨击,但具体是谁他们都没有点名道姓。“数字小姐”的存在,就是行业的“毒瘤”,也是行业的畸形发展。
王劲松说过,台词就是演员上战场的那把枪,作为演员背台词是天经地义。
可即便如此,在娱乐圈仍有“数字小姐”的存在,于是,冯小刚就借着黄渤的视角对此现象进行讽刺。
这场戏,冯小刚嘲讽了三个现象。
第一,演员的耍大牌。
黄渤饰演的这个角色因为咖位大,所以最后一个到片场,既不和对手走戏,也不亲自踩点,而是由工作人员帮忙站位调光。他只需要选择自己喜欢的戏服,坐在对手面前说着“12345”的台词就行。
在导演要求他看一看回放时,他的助理立刻看眼色行事,以“时间不足”为由拒绝,完全不把导演看在眼里。
第二,导演话语权弱。
在大牌面前,导演不敢喘粗气,生怕惹到对方。即便该演员在演戏时各种挑刺,各种不配合,连台词都不记,导演也无话可说。
在演员演完之后,也不得不奉承地竖起大拇指夸赞:好演员。
第三,没名气的演员努力却得不到重视。
鲍雪戏好又敬业,从大老远飞过来临时救场毫无怨言,但是在拍摄过程中却得不到赞美。掌声都给了大牌艺人,即便对方做得不如自己。
所以,用贾玲的话说:小演员,命真贱。
这三个现象是娱乐圈确确实实存在的,面对大流量的艺人,导演没有话语权,更不敢得罪。任由对方耍大牌,任由对方胡来,自己只能吞声忍气。
冯小刚还是冯小刚,作品中的讽刺让人看得过瘾,也只有他才敢如此大胆,完全不把观众当外人,将娱乐圈这些潜在规则抖搂出来并加以嘲讽。
一是看不惯,二是忍不了,三是不吐不快,如此真实的拍摄手法,不愧是冯大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