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发布“重要”消息,高考“新骗局”来了,考生和家长需谨慎
文/凌说
不知不觉间,高考已经悄然结束,十几年寒窗苦读,最后的结果正等待验证,考生从紧张的备考当中抽离,正激动的等待高考成绩。
这时候考生和家长的心态相对都是比较放松的,相信考生对自己的成绩也有了一定的认知,最关键的就是填报高考志愿了,而每年这个时候某些不法分子也开始活跃起来。
即使考生对自己的成绩略微掌握,不过在放榜之前,考生和家长都是十分的焦躁,这个节点上就很容易被带偏,一不留神就会上当受骗。
教育部十分重视高考相关问题,为了禁止不法分子“钻空子”,已经联合各个部门,紧急发布了“谨防高考骗局”的预警,考生和家长要提高警惕,不要上当。
教育部发布“重要”消息,高考“新骗局”来了,考生和家长需谨慎
一些不法分子会在高考放榜前,伪装成高考录取工作人员,通过伪造学校公章、录取文件、设立报名处、咨询电话等方式,对考生和家长实施诈骗。
这些骗子的惯用手法就是利用学生低分想上名校的心理,会和考生和家长说自己有内部招生指标,如果听到这样类似的话,那么肯定是遇到骗子的。
高考是目前为止最为公平的大规模人才选拔类的考试,考生和家长要注意,“低分上名校”、“内部指标”绝对不会存在。
考生的高考成绩和录取结果,都要通过正规的渠道去了解,要确认好自己的录取信息,任何形式的提前录取都要提高警惕。
高校在提前录取学生时都会有很严格的流程,没有经过任何流程就直接录取的情况是不会发生的,所以考生和家长要以实际为主,不要报有侥幸心理。
此外,这里还要提醒学生和家长,最近出现了新型骗术,某些个人机构会提前注册有关地区和学校招生网站和信息平台,这样显得更具有真实性。
他们将自己伪装成各大高校的招生办,利用此平台发布一些虚假的招生信息,所以,学生和家长在查询各大高校的招生信息时,要认准“官网”,学会辨别山寨账号和网站。
学生和家长被骗案例
2020年,一位家长反馈,自己孩子原本想通过广西招生院网站搜素自己相关的录取信息,但是搜出来了的是个人注册的山寨账号。
后来经过核实后发现,那个广西招生院网络不是教育局开设的,属于山寨账号,在河南、山东等省市也出现过这种情况,这就说明这些山寨网站已经形成了一个行骗产业链。
他们为了骗取考生和家长的钱财,费尽心机发布假消息,所以一定要注意。
同样是2020年高考后,陈某通过网络认识一位男子,该男子说自己能帮助陈某的孩子上好大学,几次诱骗之下陈某动摇了,前后给该男子合计转账7.8万元。
最后,显然陈某被骗了,不过法网恢恢疏而不漏,该男子被捉拿归案。
骗子的招数在不断的更新,所以学生和家长要做的就是提高警惕,不要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
收到录取通知书之前,考生和家长不要松懈
关注当地的教育招生考试官网,及时查询自己是否被录取
考生可以通过招生考试官网查询自己的录取情况,如果有查不到的情况,考生也可以先进行志愿信息的征集。
保持手机通畅
这是考生最应该注意的地方,因为有时招生办和高校会通过手机联系到考生,大多数情况下是通过短信的方式通知考生录取情况。
尤其是遇到一些考生是否有意愿服从调剂的情况,这时候就会通过打电话的方式,而如果考生的电话打不通,录取结果就会受到影响,甚至会直接将你淘汰。
高考志愿被退档不要着急
学生发现自己的志愿被退档就会手足无措,不知道如何是好,但是焦虑是没有帮助的,考生首先要冷静下来,然后去招生办查询还缺名额的高校、其中分数线、专业、批次等信息要不能忽视,这里还要提醒学生一点,就是关于专业是否服从调剂,建议学生选择服从。
之后学生可以根据招生办公布的志愿征集的地点和时间,按照相关规定和流程进行填报。
填报高考志愿时大事,所以不管学生还是家长都要重视起来,直到顺利去大学报道都不要松懈,一定要做好确认,以免被不法分子有机可乘。
你还知道不法分子的哪些诈骗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