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走进厦门大学塑像背后的先贤故事
厦门大学,是一所依山傍海、被公认为中国环境最优美大学之一的高等学府,在风景秀丽的校园中,坐落着这样一些塑像,它们正向后人诉说着那些积厚流光的厦大往事。
01
第一站:群贤楼群前——陈嘉庚塑像
陈嘉庚先生塑像位于群贤楼群前
陈嘉庚先生
陈嘉庚先生,福建省同安县集美社(即现厦门市集美区)人。他是著名的实业家,也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
1921年,陈嘉庚创办厦门大学,亲自选择校址、校长,高薪聘请师资,设五院十七系。后遇世界经济危机,直至1937年春无力支持,陈嘉庚遂无条件地将厦门大学献给政府。
陈嘉庚先生作为一名杰出的华侨领袖,热爱祖国,无私奉献,为海内外培养高等人才作出了巨大贡献,毛泽东曾为其题词:“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2004年10月,为纪念陈嘉庚先生诞辰130周年,厦门大学决定于陈嘉庚先生亲自奠基、设计、督建的厦大第一幢校舍——群贤楼设置陈嘉庚纪念堂,嘉庚精神对厦大师生发挥着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02
第二站:亦玄馆前——萨本栋塑像
萨本栋像位于亦玄馆前
2013年9月13日,为纪念萨本栋先生诞辰111周年,在中国物理学年会在我校召开之时,萨本栋先生铜像在我校思明校区亦玄馆前落成揭幕。
萨本栋,是中央研究院第一届院士,也是国立厦门大学第一任校长。
萨本栋与部分师生于长汀校门前合影
抗日战争时期,日寇进攻厦门,在萨本栋校长的带领下,厦大师生内迁长汀,攻坚克难,自强不息,艰苦办学,在思想教育和学科建设上取得了较大成果。以萨本栋校长为代表的艰苦办学的自强精神也成为厦门大学“四种精神”的主要内容之一。
03
第三站:经济学院楼前——王亚南塑像
王亚南先生塑像(对比)位于经济学院楼前
王亚南,1901年生,新中国成立后的厦门大学的首任校长。
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曾概括王亚南的两大成就:“一是翻译《资本论》和以此为武器研究中国;二是为厦门大学的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王亚南校长与青年学生座谈学习和研究《资本论》
在《资本论》研究方面,王亚南和郭大力克服重重困难,孜孜不倦,于1938年出版马克思著作《资本论》三大卷全译本。
郭大力 王亚南译《资本论》
在教育方面,王亚南校长根据学校实际发展情况,制定了明确的“十六字”办学方针:“一抓教学,二抓科研;发挥优势,扬长避短”。
为纪念王亚南诞辰120周年、献礼百年校庆,2020年9月28日至30日,原创校史精品话剧《遥望海天月》也在“迎新季”首次登上建南大会堂的舞台。
话剧《遥望海天月》
时光飞逝,岁月荏苒,天风海涛,鹭江深长。这百年南强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每一个塑像,每一座建筑,无不诉说着那些从未被遗忘过的先贤往事,记录着曾经的荆棘坎坷与辉煌成就,更将见证未来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