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瓶颈”状态如何突破?
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持续下降反映了学生缺少体育锻炼,为解决该问题,国家层面出台了多项举措,其中重点为每年一测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如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着问题,亟需寻求解决办法与长久之计。试图借助学生考试评价的驱动机制,剖析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过程中存在问题,寻求将学生体质测试成绩纳入体育中考的可行性研究,破解与突破学生体质健康测试的“瓶颈”状态,探究提升学生体质的有效机制和路径。
从2000 年开始全国国民体质监测反馈报告表明:国内青少年体质处于下滑状态,视力不良率和屈光近视率提升,学生身体形态正常比例下降,体重失衡者加多,种种因素表明体质下降的最主要原因是体育锻炼缺少。据最新的各省体育与健康质量监测报告分析,反映心肺功能的肺活量、反映上肢力量的引体向上项目测试的结果长年直线下滑。
体质健康测试问题剖析
1.学校层面
2021·Recruit
体测数据挂勾学生升学与学校发展,难保真实性。对于学校而言,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是体育教师的职责,学校需要的是达标检查时数据过关(学生各种率),不达标会扣分,它事关学校发展大计。至于真实数据如何不管,只要按达标要求完成上报就行了。到不了标准的只能将学生成绩往上提升了,导致体测上报数据不真实。学校对本校体质健康测试过程是没有任何监控的。众所周知的初中以上男生引体向上的成绩,2019年抽测合格率为17.79%,优秀率为2.24%,与上报数据严重不符就很能说明问题。各校体质测试基础设施参差不齐,这种数据上报就决定了没有规范性与严谨性。各校按目前现有的体育器材与场地,在体育课上完成测试,人多干扰、场地占用同样会影响数据的真实性与严谨性。测试成绩合格与否影响学生顺利升学及学校稳定与发展。这些因素影响了体质测试数据的客观性、公平性与合理性。
2.教师层面
2021·Recruit
学生体质健康从测试、汇总、录入、到上报全部由体育教师独立完成,带有厚的主观性。体育教师承担着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所有工作,注定受到体育教学压力、学生安全保障、测试场地器材的影响,而且测试周期过长,给教师与学生造成较大的负担,而且学生测试成绩反而会影响学校及个人,给体育教师造成极大的压力,不造假学校不让过关,造假自己心里责任感不过关,这导致了体育教师的抵触情绪甚至产生一种体质测试无用论的观点,只为测试,测试结果无反馈、无建议、无补益。体测评价体系执行标准不够严格,个别因病因伤无法参加测试的学生,由于要在规定时间内要上报成绩,只能参考平时成绩作为测试成绩。这些因素影响了体质测试数据的科学性、公正性与有效性。
3.学生层面
2021·Recruit
测试主体是学生,积极参与度不高。他们知道这是一项年年必有的测试,测试结果对自己有何影响与帮助,因为从未得到反馈所以不关注。他们参与测试的动机多为服从性动机,从中了解自己体质健康状况动力不足,对成绩关注度不高。虽然测试会对学生自身产生较为全面的积极影响,对体育成绩有积极作用。但对于学生而言体测数据只是数据,没有对自己改善与提高体质健康有任何实用性、研究性与建议性作用。体测中的身高、体重、肺活量、视力数值由学生提供,学生仅凭上一年度体检时的数值来填写,部分同学忘记了就取个估值。这些因素影响了体质测试数据的参与性、关注性与真实性。
4.操作层面
2021·Recruit
测前训练影响真实性。部分体育教师为提升测试成绩,选择在学年初对测试项目进行专项训练,导致因为学生成绩的大幅提升无法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际体质健康状况。测试占用体育课时,长达一两多月,从测前训练课到测试,体育课变成测试课,妨碍了正常体育课程标准的实施,违背了体育健康测试通过对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监测以提升学生体质健康的初衷,也违背了体育课作为学生锻炼身体素质和学习运动技能,提升学生良好的体育行为的目的。
测试时间选择有偏颇。体质测试上报时间为每年12月,之前的三个月为测试时间。测试的时间正处于每学年的开始阶段,学生尤其是初始年级没有学习到系统的体育技能与训练,尚未形成健康而正确的锻炼行为,甚至还没有适当新环境与新教学,此时测试既没有好成绩也影响正常体育教学常规的落实与强化。所以最适宜测试阶段为每年的4—5月份,天气适宜,学生通过一阶段的锻炼其体能也能达到同龄峰值。
抽测机制形同虚设。教育部早就出台了《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办法》,采用全面监督体质测试并建立数据抽查复核制度。通过随机抽取一定比例的学校作为考查样本,采用现场抽查测试数据与学校上报测试数据进行一致比对、综合分析和反馈各地。而实际上抽测结果没反馈,抽测时间与上报时间也时过境迁、学生体质变化大,即使有不实数据也对于被抽测学校是一个很好的托词。因此抽测机制没有发挥应有的监督与促进作用。
纳入中考过程性考核的操作思考
鉴于学生体质测试存在的种种问题,要从根本上去解决,重点是关注学生不重视的问题,毕竟与他们没有任何直接的厉害关系,唯有从绑定他们的积极性与升学出路,而体育中考恰恰存在着一考定三年的应试教育弊端,破解之道的最佳结合便是体质健康测试纳入中考体育过程性考核。
1.每年体质健康测试与中考体育的施行,都是为了提升学生的体质健康,这是殊途同归的不同策略,也是国家提升学生体质健康的两驾马车,要破解与突破学生体质健康测试问题与体育中考应试教育的“瓶颈”状态,最佳路径是将学生体质测试成绩纳入体育中考。
2.以中考体育 100 分为例,建议由初一 30 分、初二 30 分、初三 40 分三部分构成。初一、初二年为过程性评价,初三为终结性评价考核。每年将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成绩作为重要数据,列入学生过程性评价内容。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时间建议为每年4—5月份。
3.将体质健康测试纳入中考体育过程性考核具备可行性、必要性、重要性。既解决了体质健康测试及体育中考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破解其瓶颈”状态,又深化与开拓了学生考试评价的有效机制和路径,为体质健康测试纳入高中学考、体育高考提供新的思路与方向。
4.完善学生体质健康测试。规范有序地开展体质健康测试、真实有效地引导学生重视体质健康达标、科学合理地利用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从政策上落实与激励,完善学生体质测试政策执行制度;完善第三方学生体质测试制度;落实责任制度,谁测试谁负责,谁上报谁负责;引进约束监督机制,公开公示,让学生及家长检查监督。
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年年有,究竟何去何从呢?还测不测呢?前述的问题也是大家司空见惯或心知肚明,作为一个很好的提升学生体质的举措,是继续这样无所畏惧地名存实亡呢,还是进行大刀阔斧地割骨疗伤呢,让我们拭目以待吧!